上海市靜安區(qū)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深化“黨課開講啦—We講堂”為抓手,在黨員群眾中創(chuàng)設踐行新發(fā)展理念、強化使命擔當意識的立體課堂,真正使組織生活“活”起來,讓黨員教育“立”起來。
背景與起因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黨依靠學習創(chuàng)造了歷史,更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迫切需要全黨掀起大學習的熱潮,切實加強和改進黨員教育培訓。靜安區(qū)以貫徹落實中央和上海市“黨課開講啦”活動要求為契機,圍繞《2019—2023年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guī)劃》相關部署,精心創(chuàng)設打造了“黨課開講啦—We講堂”,以最大的政治自覺,在建設卓越的現代化國際城區(qū)的火熱實踐中,用心用情講好黨的紅色故事、傳播黨的奮斗精神。
做法與經過
聚焦弘揚黨課這一黨的組織生活優(yōu)良傳統,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靜安區(qū)率先開展黨課每月一講的街鎮(zhèn)黨(工)委輪值制度。為鞏固主題教育成果和建立長效機制,確立了“黨課開講啦”大口黨委、部門黨組月月講的制度,目前全區(qū)已輪值開展黨課月月講23場,并促進了黨史學習與業(yè)務發(fā)展深度融合。
凸顯政治引領,注重凝心鑄魂。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新時代黨內教育培訓的首要課題。通過原文導讀,重點解讀好黨的最新理論成果,突出堅定理想信念、恪守黨的性質和宗旨、踐行初心使命,力求“理論創(chuàng)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圍繞傳承紅色基因、用活紅色資源,開講場地選取靜安104處重要革命遺存中代表性的地標,通過“身臨其境”的實景實事實情,激發(fā)廣大黨員干部永遠跟黨走的內驅動力。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把黨課內容用鮮活的基層實踐、平實的群眾語言表達出來,找到與黨員的“共鳴點”,說到學員的心坎上。
推進多元宣講,強化典型帶動。堅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精心選樹一批能把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和生動實踐講通講活、講深講透的主講人,形成了“領導干部講、黨組織書記講、專家學者講、先鋒模范講、黨員志愿者講、媒體主播講”六類主講人群;其中,既有上海市第十一屆黨代會最年長的黨代表,也有紅色革命遺址的青年講解員,通過經歷不同的身邊人講好身邊事,達到讓人“在感動中淚濕雙目,在沉思受到鼓舞”的現場教學效果。
架設移動課堂,實現觸手可及。聚焦網上網下“全線貫通”,讓“教”與“育”融合推進、“供”與“需”精準匹配。主動順應新潮流,運用云端平臺,探索黨課開講活動的網絡直播新模式,實現從線下到線上的延伸,提供黨課隨時隨地學。不斷通過黨員教育有效服務、凝聚和引領廣大黨員尤其是偏愛移動端的青年群體。同時,區(qū)黨建服務中心在微信公眾號“五星微語”設立專欄,建立月月講黨課目錄清單和展示平臺,刊發(fā)精品黨課指南手冊,提供涵蓋黨史學習、黨的建設、黨員教育等內容的141堂課程,供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預約。
融通平臺功能,深化共建共享。打通基層黨員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讓黨課更接地氣。不斷深化We講堂平臺作用,推動其與落實黨員領導干部講黨課、“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黨的日常組織生活制度更好結合,將其打造為黨建與業(yè)務工作深度融合的交流展示平臺。積極對接區(qū)域化黨建資源,豐富學習教育課程,打造專業(yè)化講師團隊,目前共選聘41位黨課講師,涵蓋區(qū)域內從事理論研究、黨的建設、黨務工作、思想政治、心理學和社會學等領域的院校教授、專家、學者,更好地為全區(qū)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提供教育服務。
成效與反響
隨著“黨課開講啦—We講堂”黨課品牌效應不斷擴大,全區(qū)人人學、人人講的良好氛圍持續(xù)深化,實現了“紅色教育隨時隨地”的供需對接,單場黨課的直播觀看量最高可達74萬人次,回看破百萬。依托We講堂的深化打造,形成了一套成熟化、系統性的黨內教育運作體系,“疫情防控”、“加裝電梯”、“舊區(qū)改造”、“人民城市”建設等鮮活事跡不斷被搬上舞臺,并以行走黨課、電影黨課、音樂黨課、TED演講等形式加以生動呈現,為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提供了豐富的學習教材和生動的學習形式。
經驗與啟示
順應時代要求,經常性黨員教育才能“立得住”。新時代黨員教育是繼往開來、不斷發(fā)展的事業(yè),必須始終服務于黨和國家大局。只有持續(xù)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員教育的重要論述,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科學把握事業(yè)發(fā)展新形勢、黨的建設新要求、黨員隊伍新特點,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項目,才能不斷開創(chuàng)黨員教育工作新局面。
貼近基層實際,厚植初心使命才能“站得穩(wěn)”。注重從基層生動的實踐中選材,充分發(fā)揮基層的主觀能動性,用熟悉的案例聚力育人,以身邊的人物現身說法,才能確保黨性教育始終有“活”的力量源泉,從而更好為筑牢堅定理想信念、激勵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筑牢扎實的思想根基。
對接黨員需求,紅色教育品牌才能“打得響”。只有堅持按需施教,總結、把握、運用內在規(guī)律,實現對不同人群的精細化思想政治引領,以有厚度的內容承載有深度的理論,以有溫度的教育激發(fā)有力度的實踐,才能進一步推動廣大黨員切實把教育培訓成效轉化為新征程中攻堅克難、真抓實干、善作善成的建設成果。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